1958年8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天津中医学院。 原天津市中医学校合并,王串场新建校舍(原址改为中医研习班)。 10月11日,天津中医学院正式成立,校址位于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20号。 学院隶属于天津市领导。 学院由天津市西医学习中医班、中医研修班、天津市中医医院、天津中医学校合并组建。 开设中医专业,大学本科,学制5年,招收高中毕业生。
1958年8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天津中医学院。 原天津市中医学校合并,王串场新建校舍(原址改为中医研习班)。 10月11日,天津中医学院正式成立,校址位于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20号。 学院隶属于天津市领导。 学院由天津市西医学习中医班、中医研修班、天津市中医医院、天津中医学校合并组建。 开设中医专业,大学本科,学制5年,招收高中毕业生。
1962年,学院迁至河北区王串场真理道。
1964年,根据河北省政府决定,原河北中医学院所有教师和图书资料并入天津中医学院。 10月,天津中医学院附属王串场医院落成就诊。 天津中医学院附属王联场医院建成投入使用。
1970年天津中医学院附王串场医院划归天津市河北区卫生局领导,更名为“天津市河北区王串场中医医院”。 天津中医学院迁址石家庄合并河北医学院,改称河北新医大学。
1978年4月25日,国务院批准天津中医学院重建。
1979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院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下设中医基础、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针灸学、医史文献7个硕士研究生学位点。 中医医院归类为中医学院,改为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1981年2月,天津市河北区王串场中医院重新划归学院,定名为天津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1992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挂牌成为传统医药国际学院,由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教育指导委员会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依托单位,定名天津中医学院。
2006年,经教育部和天津市委、市政府批准,正式更名为天津中医药大学。
2012年,天津中医药大学与天津医院联合成立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骨科学院。
2014年4月,学校被评为第二批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成为首批获批“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天津市属高校。 7月,天津中医药大学与天津市医院签署长期合作协议,共同组建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
2015年,据《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批准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的通知》介绍,学校成为中医卓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试点高校。
2016年8月1日,天津中医药大学道校区正式移交清校。
2017年9月,学校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大学和建设学科名单。
2018年4月,整个学校搬迁到静海区新校区。
天津中医药大学
学校规模
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全系统教职工3590人,高级职称人员952人。 有工程院3名院士、2名国医大师,2名被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被批准为做出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被评为天津市首批青年,2人被评为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项目一级人才。
学科门类共有11个,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类、口腔医学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中医类、中西医结合类、药学类、中药学类、法医学类、医学技术类、护理类,共有44个本科专业(包括26个基本专业和18个特设专业)。 全国高校授予的医学学士占全部学士总数的8.16%,授予的医学硕士占全部硕士的12.05%,授予的医学博士占全部博士总数的16.53%。 医学部门综合排名全国领先的大学见下表:
医学学科很多,学生不想报考临床医学专业,可以考虑麻醉学、医学影像学、眼视光医学、精神医学、放射医学、口腔医学、妇幼保健医学等。
内容很多,请参照下图:
以上为医学学科11个学科类,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中医诊法(葛氏摘除肌拍打疗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铁路总医院) ) ) ) ) ) ) ) ) )。
文章来源:《中华骨科杂志》 网址: http://www.zhgkzz.cn/zonghexinwen/2022/1209/753.html
中华骨科杂志投稿 | 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 中华骨科杂志版面费 | 中华骨科杂志论文发表 | 中华骨科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华骨科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